《繁花》火了,宁波红帮裁缝也火了!
“西装一定要讲料作……
夏天嘛,派利斯、凡立丁,
冬天嘛,法兰绒、轧别丁、舍维呢。”
最近,你有没有被电视剧《繁花》刷屏?剧中胡歌饰演的男主角阿宝,在爷叔游本昌的安排下,请宁波红帮裁缝量身定制了一套套噱头十足的西服。
经红帮裁缝巧手这么一点化,胡歌在剧中的形象就从略显潦草的街头小混混升格成了风度翩翩的优雅绅士,让观众的好感度直线飙升。
《繁花》播了还不到10集,在红帮裁缝发源地宁波奉化,王兴昌洋服店的电话,已经成了胡歌同款西装预定热线。
王兴昌洋服的第六代掌门人王小方,是国家级非遗红帮裁缝的传承人。这家店里一共七八个师傅,一年要做两三百套西服。除了本地老客外,也有上海、杭州等地慕名而来的客人。
来订做西服的客人有男也有女,王小方一般会先跟顾客沟通,了解对方从事什么工作、穿西服的场合等信息,然后根据个人身形来推荐面料。一件西服的定制周期,一般是15天起步,期间还要经历两次试穿和调整。
店里西服价格从几千到几十万不等。王小方做过最贵的一套西装,耗时一年,价值79万,主要是面料含有昂贵珠宝蓝宝石。
在服装产业已经完全实现规模化、机械化、快速化的今天,耗时耗工的红帮裁缝技艺,如何穿越历史的长河,历久弥新?
红帮裁缝发祥于奉化江两岸,是立足宁波本帮裁缝技艺传统,又吸收西方立体裁剪技术,从而实现“中西合璧”、“中体西用”创造性转化,2021年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红帮裁缝源自传承几千年的中华服饰文化。清末民初,在沿海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里洋人簇拥、洋行林立,一时间,西装猛然兴起,成了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于是,一部分迫于生计的本帮裁缝(中式裁缝)不得不放弃长袍、马褂、对襟衣,改做西服。当时,国人称外国人为“红毛人”,为外国人服务的行业都要加上“红帮”两字。“红帮裁缝”的称号由此而起。
上海南京东路开设的“荣昌祥”呢绒西服店
宁波历来重商,加之近代城市和工商业的发展,使原本“穷家难舍,熟土难离”的农民、乡间工匠开始新的生活求索,揖别故乡,四出探寻新的生活出路,也催生了最早一批红帮裁缝在上海等地开店制衣。1896年,奉化人江良通在上海巨鹿路405号创办了国内最早的红帮服装店——“和昌号”。
红帮裁缝技艺基本流程包括量体、选料、定款、划样、裁剪、缝纫、扎壳、试穿、修改、缝制、整烫、锁眼、钉扣、成衣等环节,工序达130余道,需要手缝上万针。在百年实践中,这项工艺逐步演化出“四个功”“九个势”和“十六字诀”,并形成了“目测心算、特形矫正、翻新补洞”等技艺。
四个功—刀功、手功、机功、烫功,以裁剪原理为内核的“刀功”和以针法为代表的“手功”最复杂,以推、归、拔为特色的“烫功”最见成效。
九个势—胁势、胖势、窝势、凹势、翘势、剩势、圆势、弯势、戤(gài)势,是红帮裁缝总结的九种人体不同部位的造型特点。
十六字诀—平、服、顺、直、圆、登、挺、满、薄、松、匀、软、活、轻、窝、戤,体现成衣效果的标准,对应“九个势”。
在中国服装史上,伴随着西风东渐的服饰演变,红帮裁缝在中国掀起了一场深刻的服装革命。他们裁制了中国第一套西服、制作了第一件中山装、开设了第一家西服店、建立了第一所服装学校、编制了第一部服装专著,为中国服装走向现代作出了贡献。
即使是在服饰千变万化、日益丰富的今天,有些老一辈的宁波人还会在过年时买上一件由红帮裁缝制作的衣服。百年沧海桑田,红帮技艺影响了一代代红帮后人,红帮裁缝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精益求精、服务至上的企业精神同样滋养着宁波这座城市。
素材来源:宁波档案 奉化文旅 潮新闻
一审一校:郑倩雯
二审二校:王思勤
三审三校:项芳丽
发现“分享”、“赞”和“在看”